房天下 >资讯中心 > 楼市快讯 > 正文

QE无效?央行或对后危机时代经济衰退冷眼旁观

新浪财经  2015-10-05 07:11

[摘要]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日下午路透消息,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地央行[微博]是让拯救全球经济的主力,但现在,他们可能只能当个配角了,无力使全球摆脱低增长和戒除廉价信贷瘾。

POP" id="artibody">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日下午路透消息,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地央行[微博]是让拯救全球经济的主力,但现在,他们可能只能当个配角了,无力使全球摆脱低增长和戒除廉价信贷瘾。

尽管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已将利率降至零附近,而且还推出了规模总计7万亿(兆)美元的货币刺激措施,但全球投资和增长仍低于危机前的水平,而且需求低迷正在压低大宗商品价格,进而损及发展中经济体。

“这给人类的忠告就是:你们尝试了所有这些货币政策手段.。。而到头来却没能回到应有的状态,”标准普尔的首席全球经济学家Paul Sheard说。Sheard还暗示,央行现在或许是该承认,他们的利率已卡在零水准,是时候让其他决策者上场了。

实际上,央行官员面临两难境地,他们要么更多仰仗政界人士推出更多措施来提振经济,要么自己开始新一轮的尝试。

但两种情况皆有风险,而且效果不定。

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等一些机构就在呼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实施能让日本和欧洲开放市场的改革,以及在德国等国家直接实施财政刺激措施,但几乎无人以实际行动来响应他们的呼吁。要是把更多担子压在政府肩上,则央行可能会难有大的作为,而且还可能引发危及自身独立性的政治反弹

而若选择进行更多尝试,例如实行负利率或直接为政府支出融资,则可能更加令人担心央行正在进一步偏离其核心竞争力。

此外,还有一种愈发不受推崇的选项:加大原有举措的力度。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继续买债以刺激信贷,而美联储和英国央行也可以重启分别于2014年和2012年结束的购债计划。

但正如IMF指出的那样,日本和欧洲经济不太可能加速增长,除非进行深入的结构改革。

事实上,日本上个季度可能已经陷入了衰退,即便日本央行自2013年4月以来向经济注入了1.5万亿美元资金。

在美国,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因稳定了金融环境而获得好评。但政策制定者并不确定,量化宽松创造了多少经济成长,以及其终的效果如何。

美国失业率从2009年衰退时的峰值下降了一半,目前略高于5%,不同的研究发现,量化宽松对此的贡献仅有0.25到1.5个百分点。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急速膨胀,也未能将通胀拉抬到良好的水平,美国的通胀水平还远未达到美联储的目标,日本和欧元区则处在通缩的边缘。

理论上,资金充裕加上低利率,应能鼓励借贷,促进支出与成长,但危机结束后,在家庭、企业与政府削减债务规模的情况下,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并未照着这套剧本走。

效益递减

由于量化宽松的效果已有强弩之末的态势,央行总裁原本的超级英雄角色,已转变为旁观者,顶多也只能担任配角。

“人们对于央行所能做的事情,抱有过高期望。”欧洲央行副总裁冈斯坦西欧日前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就业市场萎缩等因素导致欧洲经济增长潜力疲弱。货币政策对此鞭长莫及。他说,“其他决策者也该尽到责任。”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普雷特也指出,从底部升息可能是一大挑战。“在某些主要经济体,零利率的时间,比之前所有政策利率维持得还要久,”他在一项会议上表示,“经济可能已经过于习惯这个数字。”

美联储官员目前仍坚持一贯想法,认为美国本身就能产生足够需求与投资,达到联储的通胀与就业目标,促成升息,不论其他地区的情况何等疲弱。

但美联储上月推迟升息的决定,显示其想法出现动摇。一名美联储成员甚至呼吁“负”利率--形同对持有过多储备的银行课税,促使他们让闲置资金得到运用。

这个点子或许偏激,但也显示央行可能在通过量化宽松进入的新领域中越走越远。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霍尔丹近期演说时表示,各国央行官员可能需要接受一项事实,即昔日通过调整利率来提振就业或抑制通胀的美好时光,可能一去不返。

“当前央行的一些实践可能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考量,”他称。

花旗外汇主管Steven Englander近期在报告中指出,在全球增长长期偏低的情况下,各国央行可能必须打破后的禁忌,直接开始印钞来支持政府支出。

“这直接为经济挹注购买力,将促进经济活动或推高通胀,抑或两者兼顾,”他写道,将直接印钞与量化宽松作比较,后者并不能保证新发货币将增加支出。

考虑到以往多次出现的通胀飙升情形,这类政策并不为各国央行官员所乐见;而早已痛批美联储及欧洲央行“准财政”措施捞过界的人士可想而知亦将大为不满。

但在各国政府无法或无意引领经济成长的状况下,央行所承受的压力不会在短期内消失。

“我们无可避免地面临这个问题:如何取得更高的成长?”澳洲央行总裁史蒂文斯近期表示。“理智的人士明白,我们所想要的这种成长,无法仅凭央行调整政策即可达成。”(来源:路透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镇江特价房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